[釘科技述評]巨頭環(huán)伺,中國電商市場已經很難出現新的攪局者?云集、拼多多的成功,意味著中國電商的奇跡還在繼續(xù)上演。
近期,今年5月份成功上市的云集發(fā)布了它2019Q1財報。
數據顯示,當季云集總營收33.856億元,同比增長53.2%。商品銷售凈營收為32.202億元,高于上年的20.022億元,同比增長60.8%。凈利潤為1690萬元,相較于去年同期凈虧損8170萬元,云集開始扭虧為盈。此外,云集的買家數量從2018年Q1的790萬減少到2019年的730萬。
可以看出,除了買家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60萬外,云集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并且實現扭虧為盈,這對于它來說是利好,或許也再一次證明了電商分銷模式的可行性。
或是看到云集的成功,電商領域出現了越來越多“分銷”模式的產品,唯品會“云品倉”、網易“網易推手”、寺庫“庫店”……
據了解,淘寶在近期也上線了一款新應用“淘小鋪”。淘寶生態(tài)早就有分銷業(yè)務淘寶聯盟,其會員“淘寶客”已闖蕩江湖多年。據淘寶聯盟數據顯示,其2018年分傭達300億,全年活躍淘寶客400萬,從業(yè)者超過了千萬。同時,淘小鋪可選的SKU豐富程度是云集目前難以比擬的,而且天貓有大量官方直營店,分銷商能獲得的分銷價格很大程度會比云集從代理商處采購的價格要低,而且品質或更有保障。并且消費者對在淘寶購物也相對更熟悉,銷售轉化會更容易完成。
云集的發(fā)展空間恐進一步被壓縮。
云集借著“社交電商”趨勢,憑借分銷模式挖掘出了新流量紅利,但從近幾年電商平臺發(fā)展來看,僅掌握了流量增長,或很難讓它成為能與先發(fā)巨頭較量的平臺。因為電商的本質就是幫助消費者更“多快好省”地買到自己心儀的商品,不管方式如何變化,流量如何轉移,最終考驗電商平臺的還是看誰能把服務做得更好,效率提得更高,成本壓得更低。
釘科技認為,在實現盈利后,云集應更注重供應鏈、渠道、服務等方向的建設,從而在未來的電商平臺爭奪中占據一個有利位置。(釘科技原創(chuàng),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釘科技”)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