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介紹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也就是我們中國的天眼,位于貴州,在世界上口徑最大、最靈敏?!闭庹f著的吳姥姥,騰得一下,從屏幕下方舉起來一口鐵鍋,對著鏡頭繼續(xù)演示:
“FAST像一口大鍋,大到什么程度呢?如果這個鍋里裝滿了茅臺酒,全世界每人可以分到4瓶。500米口徑的FAST又像一個朝天看的眼睛……將來如果一旦有外星人聯(lián)系我們,最早發(fā)現(xiàn)的可能就是中國的FAST?!?/p>
72歲的同濟大學物理學教授吳於人最近在快手上火了,退休之后,她利用短視頻平臺,給大家科普物理常識、演示趣味物理實驗。其實,她堅持科普事業(yè)已經有16年,“國家的建設、發(fā)展離不開全民素質的提高,需要更多深入的學習和有益的科普”是她做科普的初心,“科學重器,筑夢未來”是吳教授的情懷和理想。如今,吳教授的科普短視頻中有“腦洞大開”的道具,妙趣橫生的演示,繪聲繪色的講解,吸引了全網(wǎng)上百萬粉絲的關注。
(圖:吳教授在快手上的科普短視頻)
“吳姥姥”的百寶箱
吳於人很喜歡聽大家稱她為吳姥姥。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她覺得自己,是吳姥姥進科學大觀園,在未知的世界里漫游,處處感到新鮮、好奇。
姥姥留著利落的短發(fā),頭發(fā)已然花白,但精神氣卻不輸年輕人,說起話來,思維敏捷、爽朗伶俐;笑的時候,露出兩顆尖尖的虎牙。
視頻里,姥姥最常見的裝束,便是那件卡其色的多功能馬甲,里里外外有十幾個口袋。就像哆啦A夢的口袋一般,一掏,就變出了各種神奇的“玩具”。
混沌擺永動機、斯特林熱機小模型、牛頓擺、指針驗電器、菲涅爾透鏡……除了這些專門用于物理試驗小裝置、小模型之外,吳姥姥“百寶箱”里的“玩具”簡直五花八門——
有童年時我們愛玩的發(fā)光拉哨飛輪,有小布偶、存錢罐、“喝水鳥”,更多的是生活中最平常的東西,礦泉水瓶、塑料管、絲巾、玻璃杯、漏勺、鍋蓋、牙簽、竹掃帚、垃圾簍,等等。
太空中的宇宙射線長啥樣?姥姥右手擎起一把竹掃帚,左手從掃帚柄劃到末須端,網(wǎng)友一下子明白過來:它的軌跡就像掃帚一樣,從能量集中到漸漸減弱、分散。
火箭是怎么上天的呢?靠高壓氣體的反推作用。想象得出畫面嗎?吳姥姥掏出一個氣球,一點點吹大,突然一松手,氣球蹭地往上躥,飛走了。還不夠一目了然嗎?姥姥又掏出一個礦泉水瓶,往里頭注入液氮,擰緊帶孔的瓶蓋,倒裝過來;瓶子拖著長長的白汽尾巴,竄天猴似的,沒了影。
(圖:吳教授做神州十三號發(fā)射模擬實驗)
有網(wǎng)友問姥姥,法拉第籠是怎么回事?沒有法拉第籠,吳姥姥從家里帶來一個漏勺,自制成一個導電裝置,又在漏勺內外分別貼上小紙條,通電后,內外的小紙條一靜一動;這樣一來,法拉第籠的靜電屏蔽效應一目了然。
快手評論里,網(wǎng)友留言說:“這才是物理課應該有的樣子呀!”“小時候,學校要是這樣教,我可能也是科學家了?!?/p>
姥姥回復道:不晚不晚。
讓孩子們不再害怕物理
吳姥姥的快手賬號名叫做“不刷題”。不刷題也能學好物理,探究迷人的物理之惑,享受科學思維的快樂,是吳姥姥一貫倡導的理念。
退休之前,還在同濟大學教《大學物理》課程的時候,吳於人便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依然對物理有明顯的畏難情緒;即便是物理專業(yè)的同學,有些是調劑生,也有些是按照高考分數(shù)填報了本專業(yè),他可能很擅長做物理題,但并不真正熱愛物理,缺乏好奇心和探索欲,眼睛里看不到光亮。
害怕,是因為不夠了解;不了解,是因為缺乏好奇心。那么,要怎樣讓學生對物理產生真正的、持續(xù)的好奇心呢?當下盛行的刷題式教育顯然是行不通的,反倒適得其反。
吳於人想起自己小時候,愛上科學,愛上觀察和思考,似乎毫不費力,只是那么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
父親是新中國第一代航天人,平常工作既神秘又繁忙,出差是家常便飯;常常一禮拜,只有禮拜天的幾個鐘頭,回到家同孩子們在一起。但就是那短暫幾個鐘頭的時光,讓吳於人感受到了充沛的愛與歡樂。
父親帶姐弟兩一起體驗生活點滴,觀察、思考一些日常的小問題。比如:煮餃子時,為什么餃子會浮起來?濕手絹貼在玻璃上,為什么不會掉下來,掀下來的時候,就像熨燙過一般?洗襪子的時候,一股腦地放在肥皂水里洗,還是一塊塊地抹肥皂洗,哪樣洗得更干凈呢?
沒有爭分奪秒的“雞娃”,沒有鋪天蓋地的“刷題”,有的只是寓教于樂的點滴日常。那些無形之中的思維啟發(fā),成為吳於人日后取之不盡的礦藏。吳於人也因此和物理結下一生的緣分:中學的時候,吳於人最喜歡的便是物理課;恢復高考時,她考上了大學,還是學物理,畢業(yè)后又繼續(xù)從事物理教學工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后來做大學物理課程研發(fā),吳於人有意在實驗器材的選擇和布置上貼近生活,設計實驗內容時,也格外注重趣味性,這一切都是為了引導學生們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那些鮮活的現(xiàn)象,探究深層的科學規(guī)律。
吳於人和同濟大學同事們一起建設物理探索實驗室,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從中拾回科學探索的純粹樂趣。隨后,吳於人又通過努力爭取,獲得了上海市科委、教委的支持,建立了同濟大學物理實踐工作站——上海第一家對青少年開放的大學實驗室,并擔任了首任站長。她和學生志愿者們組織策劃的一系列趣味物理活動,備受青少年歡迎。
“還是要從娃娃抓起”,這是吳於人的另一點深刻體會。孩子還沒有形成思維定勢,就像是一張正待涂寫的白紙,很多時候一點就通;只要良好的啟發(fā)和引導,他們就能創(chuàng)造出意想不到的驚喜。
(圖:吳教授做實驗示范)
十六年科普生涯,短視頻打開新局面
從同濟大學物理實踐工作站算起,吳姥姥做青少年物理科普,已經是第16個年頭。孩子們參與實驗、動手探究的熱情,是激勵吳姥姥將這項事業(yè)堅持到底的動力之源。
但是,要做好物理科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吳姥姥和團隊始終在思考,復雜的物理原理,艱澀的物理術語,怎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翻譯”出來,同時又不失真地準確傳達給大眾呢?這既需要深厚的物理知識儲備,又需要很強的語言表達和實驗演示的能力。
給小朋友科普,更是難上加難,因為還需要考慮到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語言習得和接受能力。
吳姥姥和致力于科普和兒童、青少年創(chuàng)新教育的年輕人組成團隊。也正是團隊的年輕人開始嘗試用新興的快手短視頻的形式,來傳播科普內容。短視頻上,那些神奇的實驗畫面,可以呈現(xiàn)得更生動立體,視頻里還可以添加特效、圖畫、文字說明等素材,讓實驗看起來妙趣橫生。
(圖:吳教授帶領青年老師共同做教研)
漸漸地,團隊發(fā)現(xiàn),只要是吳姥姥出鏡解說的視頻,點擊熱度都特別高,出了接連好幾個“爆款”。她仿佛具有天生的表現(xiàn)力,表達生動自然,富有熱情。她總是能變出各種各樣的“法寶”,并利用那些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工具,將復雜的現(xiàn)象規(guī)律解釋得一目了然。吳姥姥講物理的視頻內容,便由此固定更新了起來。
和課堂上與學生面對面授課不同,在短視頻里講演,吳姥姥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快捷高效、生動有趣地傳達內容。一條短視頻時長雖短,但光拍攝起來也要三四個小時,常常需要連續(xù)拍兩三遍,再由團隊幫忙剪輯。
最難還是前期的創(chuàng)意策劃腳本,而這部分的工作,很多時候都倚重吳姥姥的靈感和智慧。好在吳姥姥點子多、“腦洞”大;而且不怕苦、累,常常和年輕人一起連軸轉。
只要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物理的魅力,領略到科學世界的無窮樂趣,吳姥姥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個成年網(wǎng)友,看了她的視頻后,主動聯(lián)系她,追問中學時候曾經困擾自己多年的物理難題。重新點燃了許多人探究科學問題的好奇心,這讓吳姥姥發(fā)自內心欣喜。
如今,年過花甲的吳於人感到十分幸福、充滿活力。持之以恒的科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充滿好奇的目光,他們的目光里,她看到了赤誠的熱愛。
愛玩的她,領著這些大朋友、小朋友一起玩兒了起來,就像自己父親當年所做的一樣。
(圖:吳教授帶學生做實驗)
- QQ:61149512